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心智圖法的好處太多了

昨晚(16)參加108講師第七聚,孫易新老師介紹心智圖法,他是這個領域的翹楚,早就仰慕很久了。我用FreeMind與XMind許久,所以對這個思考方法很有興趣。孫老師的講解讓我如沐春風,我也非常欣賞他的才華。

心智圖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我大部分使用XMind來規劃課程與新書大綱,在我使用當中,很快地將複雜的思考,規劃出整齊與簡單的架構,如此就可以依照這些架構發展未來的工作。

心智圖靠著腦袋聯想功能挖掘深層的思考,它是屬於垂直思考的一種,類似樹狀圖(有人說邏輯樹或決策樹)。人們的聯想是非常強大的,我在想是否在我們的基模(Schema)有各種認知的聯結?我們將過去學習的事物儲存在基模裡,我們的記憶在大腦的邊緣系統中的海馬迴形成,基模是個抽象名詞,而海馬迴是個實際的大腦器官。大腦裡有許許多多的神經元,當然各神經元有其不同的作用。據調查約有1千億個,而平均每個神經元有1萬個連結,所以總共有上千兆的連結。我的天阿!實在太多了,比已知的星星還多。 ##ReadMore##

當然,海馬迴只是大腦的一個器官,到底它有多少個連結我也不曉得,但是可以知道透過神經元的刺激可以強化記憶,而記憶透過這些連結使我們可以立刻聯想。所以,看到天空變色,就會想到帶雨傘外出;明天計畫旅遊,就想到汽車是否要加油;電視新聞報導有戶人家發生火災,就想到我家的瓦斯是否關閉…等等。

基模到底能塞進多少東西呢?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塞進去的東西不一定找的到,尤其隨著年齡的老化的關係,找不到的機會更大。那麼,因此可以斷定我們年輕人就能快速找到呢?當然這是因人而異,每個人存放的東西大不同,所以,想要找出來的機率也大不同。這個有甚麼用呢?當然大有用處,找到了,被貼成聰明、反應快的標籤;找不到就是笨蛋、老化的標籤。

我們人們習慣將事務(物)類別化與任務化,這些都是反映我們腦筋的思考,所以在我們的書櫃裡,管理書會歸成一類,心理書會放在一起,電腦書則是形成一排…等等,反正我們是根據我們的認定將這些類似的書放在一起,這就是類別化。然而,我們操作電腦的時候,電腦書就在旁邊,這就是任務化。這兩個當然不同,就像釘子在五金行會歸類一起,但是木匠的釘子是放在槌子旁邊。

心智圖是一種樹狀圖,一種將事務歸類,然後往下聯想發展,一節一節地連在一起,系統性發展組織架構。因為是妥當的分類,儲存在我們的基模裡,因而強化神經元的連結,就會形成長期記憶。所以,在擷取存放在基模的東西時,就會很快速,也很容易。如果你家的櫃子裡,隨便堆放家用品時,我想很難找到想要的用品,如果你能分類存放用品,儲存的東西會更多,也會更快找到才是。



我們都知道邏輯思考可分成演繹與歸納,心智圖是一種歸納法,但是歸納法不是很嚴謹,例如:

演繹法
台灣人都很善良,我是台灣人,所以我也很善良。

歸納法
中國的戰機在台灣海峽出沒
俄國的戰機也在台灣海峽出沒
日本的戰機也在台灣海峽出沒
美國的戰機同樣在台灣海峽出沒
所以,要發生戰爭了。

我們將敵對國的戰機出現在台灣海峽歸納為戰爭發生的徵兆,這是完成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可以推論為這些戰機是來參加航空展(當然以目前的狀況是不可能),或者只是演習而已。

在孫老師的課程裡,有段說明是用心智圖方式介紹自己,他由學歷、工作與興趣歸類成自我介紹。每個節點都是底下的支點的支持而形成觀點,例如:工作底下有溝通、管理…等等。如果工作底下是台灣大學就不是支點支持上層的節點。當然,在我們習慣領域裡是很少發生這種事情,但是,如果比較抽象的東西就很難說了。

除了垂直檢視以外,水平檢驗也是重要的一環,例如:學歷、工作與興趣就能明白說明孫老師嗎?當然,這三個論點只是孫老師為了教學方便所採取的簡化介紹,應該還有其它的項目才對。分類法最怕的是遺漏、重複與離題。如果我們收到別人的履歷時,只有這三項,在我們的心理就會判定有遺漏某些訊息的嫌疑,也就是應徵者的思考不夠嚴謹。

除了歸納法一些問題點之外,我也不知道如何用心智圖來表現更嚴謹的演繹法。

不管如何,沒有一種思考是十全十美的,在我看來心智圖是非常棒的一種思考法,而且還有免費電腦工具可以使用,當然只靠一支筆與A4紙也能表達。到現在我還在用,真是簡化工作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昨天還出現一個小插曲,就是台商雜誌楊總在回答問題時,提出她送的鉛筆可以變色,這下可好了,一發不可收拾,我們都在討論這支筆的狀況,沒有注意聽楊總的說明,而且吵雜。其實,不管如何我們身為講師,站在台上授課時,也會遇到底下學員討論的事情,這也是我們很討厭的一件事情,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我們的不對,沒甚麼藉口。

我回家時,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很討厭的事情,我們卻做了,這是為什麼呢?好奇與聯想是原因,我們對這支筆的好奇,使得我們垂直聯想,它是甚麼做成了?塗料是甚麼?水平聯想還有其它的類似產品嗎?因此,我們好奇心越重,就聯想越多;聯想越多,就會越想發表意見,而在高談闊論時,就會忽略楊總的存在。

從而可知,心智圖早就存在我們的心中了,而教育便能更徹底地挖掘我們的基模。切記,在受教育之中,要尊重台上的講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