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
慧能是一位樵夫而且還是文盲,有次不經意聽到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頓悟了。當然以我的程度是無法完全解釋這一句,這一句來自於金剛經,它希望任 何人開放心胸,放下我執,接納觀念,就會生清淨心。
時間管理只是手段,達成夢想才是目的,但是首先你需要接納別人的意見,要與他人合作才能快快樂樂地,清 清淨淨地過生活。##ReadMore##
打從娘胎開始,母親的肚子一天一天地大了起來,媽媽總是在牆上貼上漂亮寶寶的照片,也在聽一些有意義的音樂,並且不要口出惡言,這就是胎教。等到小孩子生出 來之後,就禁止他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也會跟他說這個應該怎麼做,那個應該怎麼處理。進入幼稚園之後,接受老師的教育,開始教他知識、行為、舉止與道 德。這些種種的教育會影響我們一輩子,可能是愉快的事,也有可能是一種陰影,例如被虐待或侵害。這些學習或認知的過程就會存在我們腦海裡,稱為「基模」。 就像物品存在倉庫的貨架一樣,有需求就從貨架上拿出來;當我們看到狗的時候,也會從以前所認知中的狗的印象從腦筋取出來。愉快的事,悲傷的事也會因為情境 或事物的關係而在腦海裡顯現出來。
猴子吃香蕉被電的實驗故事已經流傳很久,科學家將一些猴子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裏,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猴子就會拿來食用。之後,實驗者用另外一種方式,只要有猴子去拿香蕉就電擊他們,當然想拿香蕉的這群猴子,就被電到吱吱叫,所以不敢再去拿香蕉吃。
然 後放入一隻新猴子,抓出一隻舊猴子,結果新猴子看到香蕉當然要去拿來吃看看,可惜的是,這群舊猴子看到新猴子的動作時,就揍它一頓。新猴子就不敢去拿香 蕉,就這樣一隻一隻地交換,最後一隻新猴子進去,它當然也要去拿香蕉吃。已經沒有舊猴子了,都是新猴子,結果當最新的猴子去拿的時候,這群新猴子就跑去揍 他一頓。如果被揍了猴子會講話的話,它一定會說「您們幹嗎動粗阿!我只是想要吃香蕉而已。」我相信這群猴子會認為當我要拿香蕉的時候,以前的猴子也是這樣 揍我們。這就是傳統,傳統不一定都是好或不好,您必須追究原因,但是通常我們都沒有,只是讓傳統一直流傳下去。
在 辦公室我們常常聽前輩講應該怎麼做才好,在我們是菜鳥的時候,也會照著他們的教法去執行,可惜的是,有時我們只知道照做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變成習慣,我 們逃不出來了,習慣成為自然,我們也就喜歡在這個舒服圈裡,不想改變也不想改善。除了做事的傳統以外,基模也會影響我們未來處理任務的習慣,這個很難改 變,因為舒服圈太舒服了,改變之後,也不知會產生甚麼效果,所以就這樣持續下去。同樣的處理任務的方法,同樣抱怨公司的制度,同樣回家攤坐在沙發上,手上 的遙控器不經意地按上下轉台鍵,就是不想離開這個沙發。
改變習慣確實很困難,意志常常在我們工作一整天之後,消耗殆盡,所以哪有那們多的精力改變習慣來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省時與順暢。因為不想改變習慣,所以就一直惡性循環,抱怨就塞滿您的嘴巴。
如果你列出幾項改變清單:
三個月戒菸完畢
持續跑步3000公尺
吃素半年
紀錄任何事情
每天看電視不要超過1小時
上網不要超過2小時
…
改變的項目有這麼多的話,我想你注定失敗,因為太多目標會模糊焦點,你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與意志持續下去。
改變習慣從小處做起,而且一次一樣,利用工具,請求他人協助,然後就是堅持到底。
4 則留言:
HELLO 我想邀請您開設時間管理的課程
不知是否有機會與您一談
anncathy01@gmail.com
感謝
-show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希望任何人開放心胸,放下我執,接納觀念,就會生清淨心。
「時間管理只是手段,達成夢想才是目的」
===========================
前一段有道理,後一段「...達成夢想才是目的」也是有所住。 「無所住」應該是不帶有任何期待,也就是說,只有過程,沒有目的。
心中設定目的,就代表那是一個點,一個絕對的點,一個可以停下的點 --- 心可以住的點。 「無所住」代表的是相對的點,目的也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點,所以要放下我執,接納"目的"也是相對的觀念。
「首先你需要接納別人的意見,要與他人合作才能快快樂樂地,清清淨淨地過生活。」
===========================
要與他人合作,需要接納別人的意見也是「基模」。
「接納」的前提應該是要先接納自己。
如果為了要與他人合作,而遷就自己,忍受別人的不同意見,那也是不會達成所謂的「清清淨淨地過生活」。
「接納」正如「無所住」,都是無為法,也都不是只有一般人依字面所理解的深度。
先了解「基模」存在的意義,再發現它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才能有選擇的解除阻礙的方式,這樣才算是「接納」。 真正的「接納」是應該不帶批判和沒有期待的。
謝謝指教
了解您的意思
Ahwii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