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管理你的時間需要內化嗎?

最近幾年知識管理常常被探討如何應用在企業界,但是所謂的「知識」沒有一定的解釋,人云亦云。然而我們首先必須認知「知識」是企業及個人的資產,能協助企業及個人成長及傳承,所以應該認定對企業或個人有益的資料才能被稱為「知識」。個人的技能與經驗都是「知識」的範疇,統合個人的知識,分享他人就是協助企業永續發展,個人的知識也不會因此而產生斷層。知識管理的過程是從資料、資訊、知識而到智慧的程序,而知識又可分成「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其意思是:##ReadMore##

  • 外顯知識:可以用文字、聲音與影像表達客觀形式上的知識,所以那是一種過去的現象與經驗。外顯知識可以系統化與制度化訴諸於資料中,所以能透過實際資料來分享、溝通與教育。
  • 內隱知識:難以文字、語言表現主觀現象的知識,內隱知識通常比較個人化,難以形成系統化與正式化。所以不容易傳授與溝通,例如:直覺判斷、預感與觀察力等等。

一般的教育大都是透過外顯知識來取得,因為比較容易理解知識傳達的意義;另外,內隱知識是比較難以學習的部份,必須經過數年的經驗才能累積。所以我們又從另外一面來思考,到底時間管理是不是一種知識?你需不需要時間管理?你需不需擁有時間管理的知識以便更有效率地處理任務?很多人都認為時間真了不夠,也很多人認為想要找尋解決任務的最佳的方法。無庸置疑地,在你的工作上本職學能還是最重要地解決任務的知識。例如你是一位打字員,你的效率方法就是把字打得更快,而且沒有錯誤。可惜的是,一般的打字員的任務並非只有打字而已,你要處理身旁的物件、文件及電子郵件,甚至無時不刻的電話干擾,不速之客的拜訪,還有會議的例行公事。根據調查一個員工一天處理份內的工作時間只有40%,可見大部分都浪費在無謂的雜務當中。你需要時間管理嗎?當然需要,而且迫切的需要這方面的知識。你有沒有看過坊間的時間或任務管理的書籍呢?相信很多人看過。有沒有看懂書中所傳達的概念並實際操作呢?其實讓你了解書中的知識是一回事,實際操作又一回事。通常要將知識內化到行動上必須要改變習慣與持續堅持才能在時間管理上有所體認。還有使用適當的工具才是使自己擁有堅持的力量。時間管理是在你的內心有一把尺,做為評量的工具,也可稱為你的內化條件,隱藏在內心的時間管理方法;相對外化條件就是將時間管理表現在你的規劃能力,並透過工具執行行動,實現你的執行力。

內隱知識通常是一種直覺、經驗、判斷,有時內心無法表達的知識,這些深深遭受價值觀的影響。進而影響外顯知識透過文字、肢體、多媒體之類來傳達。時間管理的內化條件需要在內心裡面有目標、習慣及價值觀的存在與認知;然後表現在外的是規劃、工具應用與執行力的配合。如此冥冥之中,有正確方向的導引,行為才不會乖離,堂堂正正地走大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