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原來你是個騙子



我們所信賴的大腦其實有它自己的想法,它熟練地操弄著資訊,讓我們只能碰觸到事物的表象。這個專門騙人的大腦的各種惡形惡狀,包括了:愛慕虛榮、情緒化、 不道德、妄想、頑固、裝神祕、意志薄弱,和充滿偏見。當我們警覺到種種操弄大腦的心理事件──如情緒和刻板印象等──對我們的潛在威脅時,它們其實就失去 了部分效力。正視大腦的眾多機制所引起的危害,足以讓我們在某個限度內不受侵擾。與追尋真理的欲望搏鬥的是我們內在用來保護自信、安全感和成見的機制;而 同人類強大的認知能力爭戰的是我們心中種種不理性且偏頗的怪異傾向。為此,千萬不能輕信自己對他人的觀感,更不可不懷疑對自己的認識。只要藉著簡單的迴避 策略,就可以把這些心理汙染的根源摒棄於一旁。

1
愛慕虛榮的大腦 自創的美麗假象

它盡其所能地美化、誇大並吹捧自己。它不僅原諒我們的過錯和失敗,甚且乾脆將它們從記憶中抹除。它不但讓我們自認高人一等,還誤導我們以為自己所向無敵、刀槍不入且無所不能。


2
情緒化的大腦 蛋糕上的骯髒手指頭

情緒是一股暗潮,讓我們漂離應有的航道。它不只影響我們如何詮釋事物,更擁有影響我們經驗內容的可怕能力。愛、恨、好、惡足以讓雙眼盲目,或至少視力嚴重受損。

3
不道德的大腦 裡頭那位壞小孩

我們脆弱的道德感有如落葉般隨著情境之風四處飄蕩,對自己的情境脈絡極為敏感,對他人的卻不聞不問。它讓我們沉溺於自我讚揚,習慣於蔑視他人,並因此創造出「吾優於汝」這種雖然錯誤但卻令人愉快的印象。

4
妄想的大腦 直達真理的捷徑

幻覺、似曾相識、預視、人格解體,和宗教經驗等,在一般人身上並不罕見。這些傾向和我們天生缺乏科學求證精神,簡直就是致命的組合。到目前為止,我們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大多數人得以免於越過那條將尋常妄想和精神疾病區隔開來的模糊界線。

5
頑固的大腦 過分忠心的僕人

它會假裝知道它不可能知道的事物,正因為它自以為無所不知,它甚至知道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知識。與此同時,荒謬的是他人的觀點,好笑的是他人的論證。我們的頑固看來簡直無藥可救。「相對說來,殺掉或俘虜某人比改變他的想法要來得簡單多了。」

6
裝神祕的大腦 狡猾的心理管家

它比我們聰明,比我們快速,而且比我們更為有力,它甚至可能控制我們。它不請自來,主動接手處理日常事務,並向我們隱瞞某些重要的事件,當我們將許多事情委由無意識來代理時,卻永遠無法確知它如何處理這些事情。

7
意志薄弱的大腦 嬌貴的首席女伶

放棄甜點,不加班工作,並且不受搔首弄姿的鄰居誘惑──是不夠的。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到底才算數。「戰勝自己是最艱苦的勝利。」意志註定得與衝動奮戰,卻 也時常不幸落敗。我們經常對這位嬌貴名伶般的意志下指令,但它只偶爾聽命於我們。意識的自我控管機制令人捉摸不定,我們對此深感切膚之痛。

8
充滿偏見的大腦 「壞蛋混蛋蠢蛋王八蛋」

偏見是最有效率的大腦,它可以漠不關心地決定某甲是壞蛋,某乙是笨蛋,並快速尋找下一個王八蛋。我們因此沒有時間或動機,停下來反省自己是否以偏見來對待他人,並嘗試矯正我們的錯誤傾向。我們甚至對自己其實正是刻板印象的最忠實信徒毫無所悉。

上面是大塊文化出版社對這本書的簡介。

雖然有些人對這本書有些批評,認為此書有些案例已經老生常談,但對一位不懂心理學的讀者,卻是可以藉此了解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戕害」是多大。可是這裡面對自我治療方面卻比較少描述,或許作者認為這八個騙子如影隨形,一輩子也別想抹掉。但是是否要一生一世的面對呢?還好我們大腦自我療效的機能很好,雖然自大,但也不會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可以成為數學教授或得到諾貝爾獎。雖然常常失敗,但是過沒幾天又恢復原來的樣子。

潛意識的基模常常顯示兩組對照,撒旦出現了,「垃圾趕快丟,反正又沒人看到。」;天使也出現了,「帶回家啦!反正又不會礙事。」,於是他們倆開始爭吵、辯論,甚至於打架。任務來了,此時撒旦又出現了,「今天好累喔!明天再做也可以啊!」;天使又隨著出現,「不行啦!明天永遠不會來,今日事今日畢阿!」,於是,他們倆又開始爭議了。

習慣確實是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先天或後天都有可能造成習慣的養成,讀了那麼多時間管理的文章,也實際操作許多工具,但是自我習慣無法配合,則以上的文章及工具均屬無效。自己的毅力還是最重要,如果沒辦法一下子改變那麼多也可一步一步慢慢改善,畢竟目標還是比較重要。

效率是Do the thing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對;效能是Do the right thing,也就是做正確的事情。效率牽涉投入與產出的關係,當然,希望投入越少產量越大,效率也就越高。但是面對有限的資源投入時,應該如何產生最佳的產量,考驗著我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與應用。然而,在效率之下,還是不足完美達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達成目標與否,也就是追求效能(Effectiveness)才是首要的考量點。彼得杜拉克認為效能比效率還重要,也就是任務的首要工作就是達成目標。但是如果任務達成了,花費過多的耗損與成本,則達成此項任務的目標也不盡完美。所以將習慣慢慢地改善,不要急,搜尋你的第一個目標,完成它。然後才來追求效率,做的更好、更棒及更佳。

小狗流口水的實驗是心理學及管理學上非常有名的案例,稱為「制約理論」。通常是經過人為操作或自然現象的因素,讓我們被它制約,也就是讓你被它所感動、牽引或羈絆。例如:想到麥當勞,就會感受到愉快的氣氛;想到全國電子就會有溫馨的感覺;想到九份,就會有懷舊及嚮往的意念。廣告、新聞、教育、口耳相傳、實際體驗等等讓這些框架套住我們的思考能力,甚至影響我們的習慣。

習慣影響我們對實施時間管理持續性,意志當然是戰勝不良習慣的方法之一,但是挑戰自己是最艱苦的戰役,意志注定要與習慣奮鬥到底,但是可想而知習慣常常是勝利者。其實我們的意志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牽引,尤其是壓力與干擾使意志無法專注並失去控制。每當想要放輕鬆和忘卻焦慮,但各種令人感覺壓力、悲傷、和失眠的想法越是不善罷甘休。所以這本書的作者建議:

1.不要過度操勞意志。

2.目標過多注定失敗,挑出最重要的目標,然後堅持到底。

3.規律地訓練-面對鏡子。

想要控制自己的方法,靜量保持簡單,平靜和穩定的生活步調。不要沉溺喧囂吵雜的事物裡。養成良好的習慣,確實規劃達成目標的步驟和時程。

沒有留言: